宗教組 | 宗教 | 美德 | 罪惡 | 聖地 | 至高神的名稱 | 大聖戰的名稱 |
---|---|---|---|---|---|---|
亞伯拉罕宗教組 | 基督教 [信仰] |
|
|
5 | 神 | 十字軍 |
伊斯蘭教 [信仰] |
|
|
5 | 安拉 | 吉哈德 | |
猶太教 [信仰] |
|
|
5 | 主 | 大聖戰 | |
|
|
|
5 | 神 | 大淨化 | |
|
|
|
5 | 孔雀天使 | 吉哈德 | |
東方宗教組 | 佛教 [信仰] |
|
|
5 | 悉達多 | 大淨化 |
印度教 [信仰] |
|
|
7 | 梵 | 大淨化 | |
耆那教 [信仰] |
|
|
5 | 渡津者 | 大淨化 | |
祆教 [信仰] |
|
|
5 | 烏爾馬茲德 | 大淨化 | |
道教 [信仰] |
|
|
6 | 道 | 大淨化 | |
原始宗教組 | 吐蕃原始宗教 [信仰] |
|
|
5 | 桑波奔赤 | 大淨化 |
|
|
|
5 | 阿瑪 | 大聖戰 | |
|
|
|
5 | 木巴瑟 | 大淨化 | |
|
|
|
5 | 冬尼波羅 | 大淨化 | |
|
|
|
5 | 達蓋拉·寧瓦普瑪 | 大淨化 | |
草原宗教 [信仰] |
|
|
5 | 騰格里 | 大聖戰 | |
|
|
|
5 | 尼亞梅 | 大聖戰 | |
波羅的原始宗教 [信仰] |
|
|
5 | 季耶瓦斯 | 大聖戰 | |
芬蘭-烏戈爾原始宗教 [信仰] |
|
|
5 | 烏戈 | 大聖戰 | |
豪薩原始宗教 [信仰] |
|
|
5 | 博里 | 大聖戰 | |
|
|
|
5 | 烏普奧特 | 大聖戰 | |
|
|
|
5 | 奧丁 | 大聖戰 | |
奧羅莫-索馬里原始宗教 [信仰] |
|
|
5 | 瓦格 | 大聖戰 | |
塞內岡比亞原始宗教 [信仰] |
|
|
5 | 魯格 | 大聖戰 | |
西伯利亞原始宗教 [信仰] |
|
|
5 | 努米-托魯姆 | 大聖戰 | |
斯拉夫原始宗教 [信仰] |
|
|
5 | 羅得 | 大聖戰 | |
約魯巴原始宗教 [信仰] |
|
|
5 | 奧洛倫 | 大聖戰 | |
烏拉爾原始宗教 [信仰] |
|
|
5 | 伊什滕 | 大聖戰 | |
|
|
|
5 | 瑪麗/紅約娜 | 大聖戰 | |
北非原始宗教 [信仰] |
|
|
5 | 阿查曼 | 大聖戰 | |
希臘-羅馬多神教 [信仰] |
|
|
5 | 宙斯 | 大聖戰 | |
|
|
|
5 | 尊 | 大淨化 | |
原始宗教 [信仰] |
|
|
5 | 地母神 | 大聖戰 |
宗教(Religion)決定一個角色或一個伯爵領的民眾信仰哪些神靈和聖人,或者一個伯爵領。最基礎的一級是信仰,其教義以及核心教義決定了效果及法律。每個信仰被分類到一個宗教中,每個宗教又屬於三個宗教組之一。
宗教組[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每個信仰都隸屬於某個宗教組,宗教組會影響信仰敵對度的計算。擁有 普世教會合一、
遜尼派、
什葉派、
出走派、
拉比派、
祭司派、
律法派、
善信派教義的信仰將其他擁有同一教義的信仰視為迷途。擁有撒馬利亞派的信仰將其他擁有同一教義的信仰視為正義,而將其他「哈拉卡」權威視為邪惡。其他還有一些核心教義也能夠修正信仰敵對度。
宗教組 | 不同宗教組 | 不同宗教 | 不同信仰 | 易受異端影響 |
---|---|---|---|---|
亞伯拉罕宗教組 | 邪惡 | 邪惡 | 敵對 | ![]() |
亞伯拉罕宗教組(二元神教) | 正義 | |||
東方宗教組 | 敵對 | 迷途* | 迷途* | ![]() |
原始宗教組 | 邪惡 | 敵對 | 迷途 | ![]() |
- 祆教是唯一的視同宗教內其他信仰為敵對的東方宗教,其他東方宗教仍被視為迷途。
信仰敵對度[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每個信仰對其他所有信仰都有負面看法,負面程度取決於宗教組。擁有 多元主義教義的信仰這些懲罰會減半,而擁有
基要主義教義的信仰這些懲罰加倍。
看法 | 角色好感 | 民眾好感度 | 通婚 | 篡奪頭銜 | 聖戰 | 描述 |
---|---|---|---|---|---|---|
正義 | 0 | 0 | ![]() |
![]() |
![]() |
此信仰被認為是合法的。 |
迷途 | −10 | −15 | ![]() |
![]() |
![]() |
此信仰在不是特別重要的方面有所不同。 |
敵對 | −20 | −30 | ![]() |
![]() |
![]() |
此信仰大大偏離正道。 |
邪惡 | −30 | −45 | ![]() |
![]() |
![]() |
此信仰被認為當受咒詛。 |
信仰的組織性[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信仰的組織性描述了各個信仰的組織化程度與條理程度。信仰可以分為組織化的和未改革的,各有優缺點。大部分原始宗教信仰及庫薩里派開局時是未改革的,而所有亞伯拉罕宗教和東方宗教信仰開局是組織化的。許多西非原始信仰為西非式未改革信仰,其較普通未改革信仰更加組織化。信仰西非原始宗教統治者可以通過特殊封建化決議封建化以繞過信仰對封建化的限制。
組織化 | 未改革 | 西非式未改革 | |
---|---|---|---|
普通採用封建制/氏族制決議 | 是 | 否 | 否 |
傳教效率 | 高 | 低 | 低 |
封建制、共和制或氏族制封臣的好感 | 0 | −20 | 0 |
每月威望 | +0% | +20% | +10% |
皈依未改革信仰的花費 | +500% | +0% | +0% |
宣戰理由:征服 | 否 | 是 | 是 |
原始宗教戰鬥優勢 | 0 | +10 | +10 |
創建信仰 | 新的信仰 | 改革 | 改革 |
美德與罪惡[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美德和罪惡是一種宗教或信仰所認為是美德或罪惡的特質。每一種美德和罪惡都有一個倍數,它決定了美德和罪惡對信仰的重要性。默認的倍數是x1,但是一些美德和罪惡的倍數為x2、x2.5或x5。
角色每有一個美德,獲得 +10x美德的倍數 相同信仰的好感度和
+1x美德的倍數 每月虔誠的增益。類似地,角色每有一個罪惡,
-10x罪惡的倍數 相同信仰的好感度和
-1x罪惡的倍數 每月虔誠的減益。
不管倍數是多少,每一種美德只算作一種美德,每一種罪惡只算作一種罪惡。這與諸如律法主義之類的核心教義有關,律法主義根據美德和罪惡的數量改變法律的花費。
例如,曼德原始宗教認為 雙胞胎是美德,倍數是x2.5。它將給予
+25 相同信仰的好感度和
+2.5 每月虔誠。類似地,享樂主義核心教義認為
節制是罪惡,倍數是x2。它將給予
-20 相同信仰的好感度和
-2 每月虔誠。
宗教[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宗教有兩個主要的影響。首先,每個宗教有一系列的罪惡與美德。其次,宗教決定了其騎士團偏好何種兵士,騎士團兵種取決於決議時租給騎士團的總部的當地文化,例如租給二元神教一處回鶻地,他的騎士團兵種就是弓騎兵。 信仰的核心教義可以添加被視作美德或罪惡的特質,如果它們衝突,將替換原來的一些特質。
聖地[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主條目:聖地 被特定信仰視為神聖的男爵領被稱為該信仰的聖地。每個被特定信仰控制的聖地都會為該信仰下的角色提供一個持續性的增益。有些聖地屬於多個信仰。相同宗教的信仰常常有相同的聖地。大多數宗教中,每個信仰有5個聖地,但有些信仰擁有更多的聖地。新信仰會繼承原信仰的聖地。